
华人星光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曾有一份广为人知的名单,
列满“美国顶级名校知名华人”,
如宋庆龄、
钱学森、李政道等等,
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
显得格外陌生,
为中国培养了100多位院士,
结局竟是被逼惨死……
许多人在追问他到底是谁?
他就是,饶毓泰。
江西临川,出过两位大人物,
当地人最自豪的便是一句:
古有汤公,今有饶师。
汤公,
指的是世界级戏剧家汤显祖,
声名可比同时代的莎士比亚。
饶师,指的便是饶毓泰,
他生于1891年,
小时候聪明也顽劣,
带着一帮同龄人到处撒野,
这个因玩闹太凶,
被大人打屁股的小孩,
哪里知道未来有一天,
自己会成为让美国无比看重、
让中国念念不忘的大人物呢。
26岁拿下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
30岁,
拿下普林斯顿博士学位。
在物理学前沿的气体导电方向,
他随手写的相关论文,
就回答了当时一个世界性难题。
高手出招,一招成名,
世界十大物理学先生人物,
从此记载下饶毓泰的名字。
作为国际瞩目的青年物理学新秀,
美国十分重视他,
他本有更辉煌的路可以走,
可是家国的羁绊,
早已嵌入他的灵魂,
中国是他放不下的故土。
1922年,
刚刚成名的饶毓泰,
提着一堆包裹踏上回国轮渡,
他先后出任:
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
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
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主任。
从这样的职位完全可以看出,
饶毓泰,
是国内物理学教育的领头羊,
学界称他是“教授中的教授,
大师中的大师。”
当年,
在茫茫荒原的物理学领域,
他放了三把火,
熊熊燃烧出了一个,
璀璨无比的中国科研未来!
他回国时带的大包小包,
皆是“价值不菲的宝贝”,
包里装的,
是他使尽浑身解数,
从美国搜罗到的物理学仪器。
有了这些东西,
国内就有了第一批实验器材。
他在南开大学开创物理系,
开设电磁学、近代物理、
高等力学、光学等科目。
这是他的第一把火,
创立第一批物理学专业,
从此,
中国物理学迎来开山鼻祖。
在他担任西南联合大学,
物理系主任期间,
他是教育部第一批“部聘教授”,
级别等同于校长,
职位很高,权力很大,
只需在管理上发号就行,
但饶毓泰说他当不了那官,
坚持亲自开设和讲授《光学》、
《光的电磁理论》等课程,
且教学时用力甚勤,
讲义稿每年都做修改。
他说大学没有什么领导,
只有讲课的老师而已。
这是他的第二把火,
开创“领导”亲自授课之先河。
教学15年,
他培养出无数人杰:
他的学生邓稼先,
为中国造出了原子弹。
他的学生吴大猷,
成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他的学生郭永怀,
中国的两弹元勋之一,
被钱学森说能抵得上十个师。
他的学生黄昆,
是中国半导体的开山鼻祖。
他的学生李政道、杨振宁,
拿下了诺贝尔奖。
还有其他包括陈省身、
张守廉、吴大任、
马仕俊、江泽涵、
申又振、郑华炽在内的,
一大批杰出科学家,
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粗略统计,
饶毓泰培养的学生,
后来当选为中国院士的,
数量超过100位。
这是他的第三把火,
培育如此多恢弘出众的英才,
个个皆是鼎鼎大名,
在物理学教育史册上,
出现一个师门,
百位院士这样的盛况,
只怕是独此一家。
杨振宁邓稼先
而在饶毓泰众多弟子中,
与他相处时间最久也最亲厚的,
莫过于吴大猷。
1929年,
吴大猷在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
是恩师饶毓泰力排众议,
留他在校任教,
讲授近代物理学和力学。
1931年,饶毓泰极力推荐,
吴得以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
待学成归来,
又是饶毓泰盛情邀请,
吴大猷得以在北京大学、
西南联大任教。
可以说,
没有饶毓泰,
就不可能有后来的、
“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
师生谊,世罕有,
中国一代物理学泰斗,
培养出一代中国物理学之父,
他们的情谊成为美谈。
但鲜为人知的是,
在西南联大那段教学时光,
饶毓泰也在承受着莫大的痛苦。
在从北京辗转去往昆明的路上,
饶毓泰带着妻子一路颠沛奔波,
日寇的侵袭、长期的劳累,
让他的妻子不堪重负,
染上伤寒病不幸离世,
此后漫漫岁月,独留他一人。
抵达昆明后,
前线不断传来战事不利的消息,
国破家亡的苦楚,
浸满饶毓泰整颗心脏。
吴大猷回忆,除却教学之外,
恩师几乎一直悲忧终日。
他住在郊区的岗头村,
所居不过茅草顶泥墙纸窗。
丧偶,忧国,
令他原本患有的胃溃疡加重,
身心极度痛苦。
可就是在这般的苦楚之中,
饶毓泰没有让物理学发展中断,
他勾勒出一个美好的科研未来,
凭一己之力,
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物理,
拉扯到国际水平!
甚至于,
他将自己也“烧了进去”。
1944年,饶毓泰出国访学,
在美国和德国等地,
进行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研究工作,
是斯塔克效应的早期研究者。
这一时期,
他再一次名扬世界,
国际将饶毓泰、 叶企孙、
吴有训、 严济慈,
称为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
二战结束后,
他意识到原子核物理的重要性,
力邀钱学森、吴健雄、
彭桓武等海外学者尽快回国,
构建中国原子物理研究的蓝图。
但是战争阻碍了他的梦想,
1948年,
台湾省的国民党安排专机,
特意来接他离开大陆。
如此看重他,
已说明他的能力非同一般。
但他选择了拒绝,
留在大陆出任北大理学院院长。
1955年,饶毓泰,
当选为新中国第一批院士。
此时,远在台湾省的胡适,
还在念念不忘饶毓泰,
在院士会议中提及,
自己不懂物理学,
却有两个学生是物理学家,
一个是饶毓泰,
一个是吴健雄。
说完这些,
胡适心脏病突发,遂后病故。
而彼时的饶毓泰,
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狂风骤雨。
特殊的历史时期,
他饱经折磨和打击迫害,
孑然一身,
没人敢靠近他收留他。
他是知识分子,
不堪其辱悲愤交加,
精神一度失常,不辨事物。
行走路上,
只见他“眼睛直视无睹,
不能认人,
单喃喃一句‘为什么缘故’?”
为什么缘故颠倒黑白,
为什么缘故非了人间?
1968年10月,
饶毓泰难得的清醒,
说了几句话:
“解放前我们看到祖国落后,
被外国人看不起,很难过。
如何使中国富强起来呢?
当时想的是科学救国的道路。”
“如今,
我们这样的人已经老了,
没有用了。
今后建设国家的担子,
要落在年轻人身上。”
两天后,饶毓泰自尽,
他以一个拒不妥协的惨烈方式,
告别了这个世界。
十年过去,
饶毓泰名誉恢复,
但曾经的壮丽和悲哀,
尘归尘,土归土,
在历史的记忆中逐渐消散。
不过,
后来人在努力地记住他,
1984年,
北大物理系将他遗存的积蓄,
设立“饶毓泰奖学金”。
1987年,中国物理学会,
决定设立饶毓泰物理奖。
2003年,
北大落成五座铜像,
纪念五位物理学大师:
饶毓泰、
叶企孙、周培源、
吴大猷、王竹溪。
饶毓泰这样的人,
这样的知识分子,
这样的物理学大师,
地位匹及学术鼻祖,
桃李尽是世间泰斗。
今日中国科研的火花,
是从他燃烧自己的灰烬中所迸发。
他为物理学所做的贡献,
令人敬佩,令人尊重。
可也是他这样的人,
才高八斗,洞悉一切,
却不会拍马抬轿,
一生只讲真理,不合时宜,
因而生存艰难,
为求“士”的尊严,
唯有一死而已,
这是历史沉重的一页,
令人惋惜,令人难过。
2023年10月,
先生一去55周年祭,
人们不会忘记这样的科学巨匠,
祖国不会忘记这样的人间脊梁!
